来源:阅读推荐
更新时间:2024-07-10 18:51:56 点击: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童年推荐阅读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童年推荐阅读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邻居家晚上的时候有灯光,他晚上没有办法看书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他借着灯光看书,经过科学,终于有了大学问,成为一代名人。
战国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成为合纵的政治家,极盛时期挂东方六国相印。
西汉朱买臣,贫寒,发奋读书,适逢汉武帝大力录用人才,命运得以改变,官做的不小,衣锦还乡,成为典故。
东汉的匡衡,凿壁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学者;唐代的孟郊,也是科举成名。宋代的欧阳修,少年贫寒 ,发奋读书后,中了科举,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儿童权利斗士的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具有独立的意志去行事,成人(主要是父母和老师)不该去压抑他们的思想和本能,干涉他们的行动。而最好是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甚至应该以他们为师,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和意义。如果成人对孩子压抑得太多太久,便会影响他们的健康,不论是精神还是身体,也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精神分析学派也认为成人的诸多心理问题来源于童年生活的受压抑因素,蒙台梭利在书中多次提到佛洛依德和他老师的研究成果,意在表明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已经具有完整意识,是可以进行独立思想的人。但是直到如今,还有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承认这一点,他们认为孩子只是白纸,成人可随意书写、设计,从而左右他们的意志,引导他们的未来。而在现实教育案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成人总是夸大自己的作用,贬损孩子个人的力量,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可见,成人的傲慢与偏见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每一种流行理论都有它的道理,经典文本更有它流传于世的价值和意义。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作为成人究竟该如何看待儿童的诸多“不听话”行为,那些作为父母、老师、保姆等孩子们所崇拜尊敬的成人,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心,对孩子能够发展个人能力、提升人格的行为完全不理解,从而横加阻拦,甚至责骂呵斥。成人的这些行为深深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有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还走不出这些阴影,导致各种不幸和遗憾。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理解比爱更重要。 建立在不理解基础上的爱不是完整的爱,而是父母对孩子实行的强权统治,这种爱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会让他们失去价值判断和决策能力。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此书也有不妥之处,译者指出的是明显谬误,细读的人自然还会发现别的问题。任何书中的个人观点都受时代背景与个人价值观影响,有的人目光长远,局限性自然就少,但谁也不能肯定自己掌握了最终真理。
教育子女是大工程,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只有缓慢坚持。简单粗暴只适用于不长记性的成人自己,对孩子最有力的武器还是温柔耐心。谁能否认自己孩子的特点不是来自遗传呢?无论孩子的优点、缺点,最初和最终的来源全在父母。对自己孩子都不能耐心去理解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别的呢!
勤能补拙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画家郑板桥,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于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童年推荐阅读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童年推荐阅读案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